青春是什么样的?
是坚定无悔的选择
是奋勇拼搏的担当
医学人的青春是什么样的?
是冲锋陷阵的战士
是勇敢逆行的使命
近期面对我校附属医院疫情压力,有这样一群年轻的身影,他们中既有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也有规范化培训医生,他们把一线当成学习历练的“阵地课堂”,用责任担当践行医学生誓言,用实际行动守护百姓健康,他们毫不逊色,他们勇往直前。
有一分热,发一分光
王超凡是我校一附院神经内科专业的2020级专硕研究生,“作为医学生,和老师们一起坚定地守牢自己的岗位,铸造起守护生命健康的坚固堡垒,我感到骄傲和自豪。这是我在一附院的第三个年头了,虽然力量渺小,但有一分热,就发一分光。这是一次考验,更是一种历练,我将不负韶华,以实际行动践行医学生誓言,努力在历艰克难中淬炼成钢!”


用青春的力量去争取抗疫的胜利
袁润生是我校一附院2021级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专硕研究生。“沧海横流显砥柱。抗疫,不只是国家的事,更是我们自己的事,作为一名医学专硕研究生,面对新的疫情变化,看到我们一附院这么多老师带病坚守岗位,我感觉更需要我们青年人也在岗位上坚守,共克时艰、共渡难关,用青春的力量去争取抗疫的最后胜利,并让它成为我们职业生涯中最值得珍视的回忆!”

青春因磨砺出彩 人生因奋斗升华
高波是我校一附院放射肿瘤学2022级专硕研究生。肿瘤放疗科是一个特殊的科室,肿瘤患者受疾病或者放化疗的影响,免疫力往往很低,而在这场与新冠病毒的战斗中,他们是易感人群。在这个疫情十分严峻的时刻,面对一附院放疗科室部分医护人员接连病倒的情况下,高波主动找到导师江浩教授,申请留在临床一线,希望与科室老师并肩作战,守护好患者。
“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没有一个人是局外人。青春因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我们青年一代自觉肩负社会责任,不畏严寒、风险,冲锋在前,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新时代的青年志愿者精神,也书写着别样的青春记忆。”


尽责不分大小
周军伟,我校2021级消化专硕研究生。“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路,新冠疫情无疑是对我们这代人的考验。虽然还稚嫩,但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是我们共同的誓言!尽责不分大小,我们医学生也有医学生的担当!困难面前不退缩,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希波克拉底誓言。在患者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作为一附院一名消化内科专硕研究生,愿尽我的努力,为患者谋幸福。”


救死扶伤,精医报国
在这个特殊时期,作为一名2021级妇产科学专硕研究生的彭新蕊,更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她没有后退一步,迎难而上,始终冲锋在临床第一线。作为一名学生,她没有丝毫恐惧,依旧每天跟着老师们在我校一附院妇产科上手术、查病房,认真为病人看病。彭新蕊同学说:“我和其他支部党员们一起见证了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说,‘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
作为一名医学生,我们要坚定“精医报国”的人生理想,牢记“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从医职业精神。在科室里,我见证了很多新生命的诞生,也看过很多家庭背后的悲伤,所以我愿意用心做这份工作,成为一名救死扶伤的医务人员,去给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带来温暖。”

有时治愈,常常帮助
王新艳同学是2021级妇产科学专硕研究生,据其介绍,自疫情防控常态化伊始,有数名阳性足月孕产妇至二附院产科门诊就诊,科里好多阳性老师,发着高烧"有伤不下火线",这个时刻她更是要和老师们在一起。她说:“坚守医者仁心,就是要扎实提升临床综合能力,以疫情防控一线为战场,与自己的指导医师和住院医师同伴们并肩战斗,在疫情防控实践中磨练意志、修炼品行、增长本领,把自己锻炼成长为人民群众满意的新时代优秀医师。”

用实际行动诠释蚌医校训
2022级肿瘤放射专硕郭子文说道:“如今感染高峰即将到来,危难之时显身手,相信我们可以在这样一个特殊时刻,锤炼精神、磨砺本领,以实际行动诠释‘笃学精业修德厚生’的蚌医校训。在我们一附院放疗科里,在一线与老师们一起作战的还有几位专硕研究生,我们相信胜利的曙光不会太远,美好的明天就在眼前!我们将继续向前,尽全力守护每一位患者的明天!”

勇于接过时代的接力棒
2021级口腔颌面外科住培生王浩,罗奇说道: “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我们每个人都是参与者。但对作为住培医生来说,我们更需要成为一名“战斗者”。身为一附院住培大家庭的一员,我们自愿加入到这次没有硝烟的战斗中。随着身边的同事发热人数不断地增长,我们对‘责任感’这个词有了更深刻的体会。立足于社会,就应该有一份社会责任感。作为住培医生,我们应该勇于接过接力棒,敢于承担社会的责任,只有这样,我们的社会才会更美好,我们的国家才会更强大。我们始终相信,只要大家团结一心,定能战胜病毒。”

发扬顽强奋斗,不屈不挠的精神
疫情下的耳鼻喉科是高危科室,在身边同事陆陆续续中招的情况下,我校一附院2022级耳鼻喉科统招规培生葛思辰、施硕积极投身、奋战在临床一线,其中葛思辰作为今年新入职的本家医生,疫情面前不退却、跟着老师前辈坚守至今,发扬了蚌医耳鼻喉科人顽强奋斗、不屈不挠的优秀精神;施硕虽然因个人身体原因,叠加阳性起不来床跟科室请了两天假,但病情刚有好转、知晓科室人员力量不足的情况下,立马到岗开展工作,他们是病患眼中的温柔体贴的年轻医生、更是老师眼中的好学生。


为团队贡献自己的力量
“疫情期间,夜里急诊手术和加班是神经外科的常态”,我校二附院2020级神经外科学住培生张超说道。科室人员突减,各项工作都变得更加忙碌起来,张超主动放弃了休息,要为团队贡献自己的力量。12月21日凌晨,又是一场4个小时的急诊手术,下了台的张超有些疲惫,但内心的振奋和光荣是劳累所带不走的。

为国家医疗事业添砖加瓦
神经外科2021级统招规培学员邵晓康,“自疫情政策调整以来,医院的防疫压力和工作量大大增加。科室中团结一致的工作氛围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即使在出现发烧、咳嗽、肌肉酸痛等症状,在大家的感召下,我带病参与临床工作,帮老师及同事分担压力,共渡难关。成为医院住培医师是一个伟大而高尚的学习工作经历。我只是一附院这个美丽医院的一块砖头。我深信我们青年医疗工作者要为中国的医疗事业添砖增瓦,我为是一名住培医师而自豪。”

没有理由和怨言
只有属于当代青年的尽职与尽责
医者仁心,不止于知,贵在能行
他们用青年人独有的微笑温暖患者的心房
用始终如一的初心与责任筑起健康的边墙
张开无形的翅膀,拢住希望的火光
他们在一次次历练中
成为守护人民健康的接班者
医者仁心,大爱无疆
向每一位医护人员致敬!
(第一、二附属医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