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极不平凡的2024年,蚌埠医科大学每一步都留下了深深的足迹。不论是学校更名揭牌,还是党代会描绘发展蓝图;亦或师生在各项赛事中的新突破,对外合作交流打开新局面,每一项成绩都弥足珍贵,值得我们珍惜收藏。
回首来时路,是为了更加坚定地再次出发。围绕党的建设、人才培养、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我们梳理了2024年的精彩瞬间,并经票选、评议出具有代表性的十大新闻,将这一年的闪光点进行呈现,献给一起并肩奋斗的我们,以及我们的蚌埠医科大学。
更名为蚌埠医科大学,正式揭牌!
1月6日上午,蚌埠医科大学揭牌活动在龙湖体育馆隆重举行。几代蚌医人接续奋斗,终于夙愿成真。
副省长任清华,两院院士刘德培、陈孝平、范先群,省政协副主席陶仪声,省政府副秘书长张红君,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钱桂仑,省卫健委党组书记、主任刘同柱,蚌埠市委书记黄晓武,蚌埠市市长马军,蚌埠医科大学党委书记蒋家平、校长翁建平,以及离退休教师代表祝晓光、在职教师代表夏俊、附属医院医护员工代表王振杰、学生代表刘景旗共同揭牌。

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国考成绩第33名!
2022年度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国家结果公布,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连续五年进入全国百强,在全国三级综合性公立医院中跃居至全国第33名,考核等级为A+等级,也是全国排名上升最快的A+医院,创造了医院历史。

我校首次学生党支部(临床医学院第六党支部)入选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第四批)
教育部办公厅公布了第四批全国党建工作示范高校、标杆院系、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名单,我校临床医学院第六党支部名列其中。

中共蚌埠医科大学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隆重召开
5月23日上午,中国共产党蚌埠医科大学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隆重召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进入新阶段、学校事业发展进入新征程的关键时期,党代会明确了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高水平医科大学的奋斗目标。

李雷捐献造血干细胞,系蚌医首位成功捐献的教师
8月26日,历经4个多小时的采集,医学影像学院教师李雷在安徽省立医院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混悬液212毫升。这是我校首位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教师。捐献出生命火种,用李雷的话说,“救助他人的梦想终于实现了。

蚌埠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实验班正式开班
9月2日上午,蚌埠医科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联合开办的临床医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项目——蚌埠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实验班正式开班。这是我校人才培养的又一创新之举,通过小班化、国际化、个性化教学,探索实现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型拔尖医学人才。

蚌埠医科大学大健康产业园开园
9月26日上午,蚌埠医科大学大健康产业园开园。园区总建筑面积2.7万平方米,将充分发挥蚌埠医科大学在生物医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推动生物医药、医疗器械等方面的优势,聚焦大健康领域的关键技术与核心产品,通过技术研发与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助力科技型企业的孵化与引进,打造国内知名的科研与产业化基地,为入驻企业供广阔的发展舞台。

国内首个量子计算与数据医学研究院——蚌埠医科大学与“本源量子”共同设立的“合肥量子计算与数据医学研究院”成立,新闻登上《人民日报》
12月8日上午,蚌埠医科大学与本源量子计算科技(合肥)股份有限公司共同设立的“合肥量子计算与数据医学研究院”正式成立,这也是国内首个量子计算与数据医学研究院。12月30日出版的《人民日报》18版,以《量子算力赋能数字医疗发展》为题报道此事,这也是我校首次登上《人民日报》纸媒正版。


师生国家级赛事新突破
我校学子获教育部“领航计划”第七届全国高校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展示活动一等奖,获奖成绩并列全省首位;蚌医学子摘得第十届全国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创新)一等奖,实现了我校在该项全国性A类学科竞赛上的历史性突破;我校“安徽省濒危剧种卫调花鼓戏剧目实践工作坊”获得全国第七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
与此同时,教师曹莎莎获第七届全国青教赛二等奖,实现我省在全国青教赛思政课组获奖等次的新突破,取得历史最佳成绩。




安徽省首个医学类院士工作站——范先群院士工作站在我校揭牌
12月22日,安徽省首个医学类院士工作站——范先群院士工作站正式揭牌。以“范先群院士工作站”为核心,“蚌埠医科大学EYE-X研究院”已投入运营。该院士工作站以“疑难眼科疾病攻坚”为核心组建跨学科综合性研究机构,围绕眼科学及相关重大慢性疾病的共性和关键性科学问题开展基础研究和临床转化研究,为我省再添高水平科技创新、高层次人才集聚和产学研成果转化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