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推动医教协同,加强临床师资队伍建设,提升临床教师的教学能力与综合素质,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和我校继续教育学院联合举办的“2025年蚌埠医科大学卫健联盟单位临床教师岗位能力提升培训班”在学校教务处、人事处、医院管理处、第一临床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第二临床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于9月23日至9月26日举办。来自我校附属、教学实习医院以及卫健联盟相关单位的120余名学员参加了培训。
开班仪式上,校党委常委、副校长陈昌杰在致辞中强调,医学教育正面临“新医科”建设、人工智能赋能教育等新机遇、新挑战。临床教师既是医者,更是师者,肩负着培养“精医术、重人文、强实践、善创新”医学人才的双重使命。希望全体学员珍惜在家门口就能接受国内顶尖医学教育专家团队指导的难得机会,严守纪律、学有所获,真正做到“学有所思、思有所悟、悟有所得”,把培训成果转化为课堂教学的生动案例和学生成长的真实收益。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教务处处长邵莉以“老朋友”的身份深情回顾了沪皖两校跨越67年的合作渊源。她指出,本次培训班是落实《长三角医学教育一体化合作协议》的具体行动,也是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发布五周年之际的“交医答卷”。培训聚焦“标准引领—技术赋能—实战复盘”三大模块,既有临床医学专业认证标准解读,也有AI辅助病例生成、模拟教学工作坊等前沿内容,力求把上海经验、长三角方案与安徽需求深度对接,共同打造医学教育协同的“皖北样板”。
开班仪式结束后,随即进入紧凑而充实的培训环节。本次培训邀请了在临床教学方面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一众专家导师,包括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教务处处长邵莉、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林健、蚌埠医科大学教务处处长童旭辉、蚌埠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学生党总支书记陈卫东、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临床实训中心主任卞正乾、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妇产科模拟教学主讲老师张琰。分别围绕“基于临床医学专业认证标准的临床能力培养体系”“在临床教学中创建高参与性的课堂”“加强医学教育创新,夯实人才培养基础”“AI在医学教学中的应用”等主题,授课老师与学员们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还设置了实地参访、工作坊、案例复盘等多样化教学形式,帮助学员们全面了解了当前医学教育改革的最新趋势和实践案例。
此次临床教师岗位能力提升培训班为蚌埠医科大学卫健联盟相关单位的临床教师搭建了高规格的学习交流平台,对提升我校实践教学基地临床教学水平、推动医学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两校也将以此培训为起点,持续共建共享,为长三角医学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动能。
(宋涌/审 李妍/文 朱小宝/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