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蚌埠医科大学

学校新闻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校新闻 > 正文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担当医学教育时代使命

师生热议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

发布者: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25-10-26

10月20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龙子湖畔,蚌医师生医护员工热切关注全会盛况,第一时间通过各种途径学习全会精神,热议全会精神。大家一致表示,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以更加昂扬向上的姿态主动担当、奋发有为,为建设“国内一流 国际知名”高水平医科大学贡献力量。

发展规划处处长 赵小彦

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是指导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纲领性文件。发规处紧紧围绕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和健康中国建设,科学谋划学校“十五五”规划。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根皖北办好医学教育,聚焦新医科人才培养模式和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充分激发科技创新活力,集中力量开展有组织科研,对接地方产业需求激发成果转化动力;激活人才“引育培用”连锁反应,扎实推进人才强校战略;实施优势(特色)学科优先发展战略,当好我省医疗卫生行业、大健康产业的排头兵。

学生处处长 马嬿

医学人才是“健康安徽”建设的核心基石,高校毕业生更是这份事业的新鲜血液。作为扎根安徽的医学高校,学校主动对接区域需求,通过校地联动筑牢就业保障,将人才培养与地方医疗需求精准对接。我们将以全会精神为指引,进一步把就业工作做深做实。一方面持续扩大岗位“靶向供给”,联合人社、卫健部门办好专场招聘会,要让更多基层医疗岗位精准触达学生;另一方面升级“全链条服务”,针对医学专业特点完善“一生一策”帮扶机制,引导毕业生扎根江淮大地。既要让每一位医学毕业生“能就业、好就业”,更要培养出“敢担当、能干事”的拔尖人才,让他们成为基层医疗的“顶梁柱”、健康安徽的“守护者”。

基础医学院院长 杨小迪

基础医学既是医学教育的基石,是驱动医学科技进步的核心引擎。当前,医学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我们必须推动基础与临床的深度融合,积极拥抱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技术,激励师生勇闯科研“无人区”,努力将基础研究的“最先一公里”与临床应用的“最后一公里”紧密衔接。坚守科教一线,潜心问道,力争产出更多原创性、颠覆性成果,为卓越医学人才培养和人民健康事业贡献基础医学的力量。

医学影像学院院长 管俊昌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将 “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高” 列为核心目标,把健康中国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医学影像作为精准医疗的 “眼睛”,是科技创新与临床需求深度融合的关键领域。近年来,医院制定量子医学影像中国标准,聚焦影像设备核心技术攻关与疑难疾病人工智能影像诊断研究,推动原始创新成果转化。我们将持续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建设,在数字影像、智能诊断、量子计算等方向突破瓶颈,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让科研成果更好服务临床、惠及民生。

第二临床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执行院长 彭永德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对加快建设健康中国、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作出重要部署。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专家团队扎根蚌埠,依托二附院共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不仅是优质医疗资源的空间转移,更是一场从“输血”到“造血”的系统性变革。精准破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国家队水平的医疗服务。这一实践生动诠释了“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扎实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务实之举。愿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网络将越织越密,共同绘就健康中国的时代蓝图。

中医药基础教研室副主任 李姗姗

作为一名高校科研工作者,我深刻认识到,科技创新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也是实现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关键所在。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将聚焦国家战略需求,深耕学科前沿,加强有组织科研,推动跨学科交叉融合,努力攻克“卡脖子”技术难题;坚持立德树人,着力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服务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智慧与力量。

第一临床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口腔科 刘姗姗

作为一名口腔科医生和科研工作者,我坚持以临床问题为导向,聚焦医学前沿领域开展研究。在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健康安徽的新形势下,我将始终坚持把科研成果以科普为桥梁进行转化。比如正在全面提倡和推进的“避免共用餐具减少致龋菌传播行动”和“了解多生牙计划”等,在“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同时,让科研成果惠及更多患者和群众。

2024级临床学术研究生 赵邡妤

“以科技创新驱动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作为医学生我深感使命在肩。未来,我将带着实践中学习得到的创新思维与协作能力,深耕医学科研领域,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在实验数据积累与学术探索中潜心提升专业硬实力,一步一个脚印为医学事业的进步添砖加瓦。

临床医学专业“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实验班”2024级本科生 宋振羽

作为临床医学交医班的一名学子,我将毫不动摇地听党话、跟党走,潜心钻研医学专业知识,锤炼过硬临床技能,主动关注慢性病防控、分级诊疗等行业重点议题 ,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大局,为提高国民健康素养、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添砖加瓦,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青春之力!

第一临床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2022级本科生 阎嘉琪

全会提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是将“健康中国”建设纳入现代化全局谋划。健康中国不仅需要完善医疗体系,更需我们医学生主动担当,筑牢全民健康防线。未来我们当“磨剑”攻科技难关,用技术锻破题“利刃”;“扎根”赴基层实践,以行动链便民“纽带”;“创新”保民生所需,让成果筑健康“桥梁”。

(周静/审 靳瑾/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