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蚌埠医科大学

部门动态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部门动态 > 正文

“疫”线日记——活着真好!

发布者:唐天元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20-02-20

2月15日,武汉大雪。

方舱里依然有条不紊的运转着,越来越多的患者即将出院。忽然的大降温,可能冷的了躯体,却冷不了人心,大量的军大衣和厚棉被很快下发到每个床位。

上班时我特意问了C1舱里年纪最大的69岁老奶奶冷不冷,她浓重的口音我真的听不懂,旁边床位的阿姨热心的帮我翻译“暖和的很哩”,怕我听不清,还特意重复了好几遍。

这是我们外乡人常遇到的场景,她们会主动帮助我翻译难懂的当地口音,也会在我的护目镜雾气腾腾的时候互相学会自己监测体温,还不停地告诉我要少说话——那是怕我们缺氧。或许是我个子大些,她们会更疼爱我许多。

在走进方舱前,我立志要竭尽全力帮助病患者,用爱温暖他们的心,树立起共同战胜疾病的勇气,不想当真正置身武汉的这些百姓中才发现,我收获的感动和温暖远超过我为他们提供的帮助。

在我启程援鄂时,曾发朋友圈说,“武汉我们来了,带着向死而生的精神。”这个词很酷,酷的东西我都喜欢,可我知道,妈妈看到后一定会担心的流泪。

不言而喻,这注定是一场艰苦的战争,可我不单是儿子,还是一名白衣战士啊,妈妈,面对挑战,我只能面对,无可选择!

在方舱的每天都会有同事因为密封的防护装备、近似极限的工作和强大的心理压力而产生缺氧、晕倒、低血糖等症状被迫提前出舱。为了应对生理的反应,进舱前尽量不吃东西,提前注射止吐的胃复安等已经成惯例。可我们没有谁退缩过,一个队员倒下去,后面的战友会毫不犹豫地冲上去,站在兄弟姐妹的岗位上。

对于正值妙龄的女孩,有谁不爱美丽。可在这里,她们似乎忘记了自己的性别,一个个如“汉子”般严密守候着自己的阵地。

只是回到驻地,她们才会悄悄拿着镜子,和着泪水轻轻抚摸着脸颊那深深地压痕。许多时候,看着她们几番拿起镜子又犹豫的放下时,纵然是我这个大大咧咧的男子汉也是眼睛发涩,心生痛楚。

因为没有经历过,谁都不会相信平常看似那么柔软的口罩,戴上几个小时就会被口罩边缘那细细的钢丝在鼻梁、面颊等部位造成深深的压迹,耳朵后侧也会因系带压迫形成水泡、溃烂……就是我们这些“皮糙肉厚”的男性一个班下来也不可幸免被“毁容”,更不要说这些才是80、90后的女孩了。

可这些相较于我们的使命都不值一提了,要不队友们又怎么能转瞬带着微笑出现在病人面前?

雪还在下,路边几株不知名的植物已生出嫩绿色的芽,虽然很柔弱,但却让我莫名地感叹:“活着真好!”

静静地躺在床上,伴随着那首《屋檐》的旋律,泪水悄然划落,慢慢浸润了我对父亲的感情线,不知他的身体是否康复?同为医务工作者,是不是可以宽容儿子的不孝,是不是能理解孩子忠孝两难全。

(陈杨/审  唐天元/文  尔东/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