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蚌医一附院神经内科成功为一位视力严重障碍的双侧侧横窦重度狭窄患者进行支架植入术,使患者重获光明。
患者为一名30多岁的女性,半年前突发视力丧失,当地医院诊断为视神经脊髓炎可能,对症处理后,视力恢复。但是近半年仍有头疼,视物不清反复发作,多次院外就诊未能给出明确诊断。
医院神经内科接诊后,经过头颅磁共振静脉图(MRV)检查,提示双侧横窦重度狭窄。同时,该患者脑压400mmH2O,是正常人数值的2倍多,眼底摄像提示视乳头严重水肿。

由于严重的颅高压除可导致头疼呕吐视力丧失外,甚至可能导致抽搐或颅内出血,危及生命,神经内科团队十分重视该患者的治疗。入院后治疗以脱水降颅压,抗凝为主。但经连续脱水抗凝三周后,患者复查腰穿,脑压仍有380mmH2O,静脉窦狭窄内科治疗无效。但该患者狭窄处两端压力差较大,神经内科团队考虑或许可通过介入治疗解决患者颅压过高的问题。对患者行DSA检查,显示患者双侧侧横窦重度狭窄,右侧静脉窦压力差200mmH2O。神经内科团队认真讨论后认为患者有手术指征,决定行支架植入术。经过缜密的手术安排和医护团队的共同努力,支架植入患者后,狭窄情况完全解除,狭窄远近端压力差为0。


术后第1天,患者主诉头痛基本消失,复查腰穿,测脑脊液压力200mmH2O,较术前明显降低。术后第4天,脑压降低至130mmH2O,恢复正常值。患者及家属对医院神经内科医护团队的精心治疗和照顾表示感谢,对于自己重获光明激动万分。
良性颅高压综合征(Benign intracranial hypertension)又称假瘤综合征,是指有头痛和视乳头水肿等颅内压增高的表现,颅内压增高的过程中可对视力造成严重的损害,近期研究发现静脉窦狭窄是其中很重要的原因。目前,对合并静脉窦狭窄的患者进行介入治疗是一种新的方法,疗效明显。本例患者静脉窦狭窄造成严重的颅高压、视力障碍,如无法解决颅内压增高的问题,很快将导致失明。通过一附院神经内科医护团队的支架治疗,患者持续一年的颅内压增高情况彻底缓解,支架植入治疗效果显著。该项技术填补一附院空白,为蚌埠地区首例。
蚌医一附院神经内科介入团队于2014年开展神经介入手术,在医院领导大力支持下,目前手术范围覆盖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全部介入治疗手段,包括全脑血管造影、脊髓血管造影、颅内外血管狭窄支架成形术、颅内外血管闭塞支架成形术、急性脑血管病的动静脉溶栓及机械取栓、静脉窦狭窄的介入治疗以及桡动脉通路造影和支架成型术。同时,蚌医一附院神经内科是医院卒中中心牵头科室之一。未来,神经内科团队将继续深耕介入治疗领域,钻研高新技术,争取和国内一流医院接轨,更好的为病患服务。
(蒋玉波/审 殷亮/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