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附院放射科王颖医生收到一面写着“危难相助暖人心,善举传递正能量”的锦旗,而这源于一个多月前王颖与丈夫在院外的一次“教科书式”的暖心救助。

危急时刻显担当 专业处置防二次伤害
6月5日傍晚,王颖与丈夫宇先生散步至蚌埠市朝阳桥坝子西侧时,发现一名男性老人摔倒在地,表情痛苦。出于医务人员的职业敏感和高度责任感,她立即上前查看。

经询问得知,老人刚出院不久,在锻炼时不慎摔倒。王颖初步判断老人可能发生骨折。她当即阻止老人移动,避免造成二次伤害,同时疏散围观人群保持空气流通,并不断安抚老人情绪。
多方协调保平安 暖心守护待救援
因老人未携带手机,王颖用自己的手机多次尝试,最终成功联系上老人儿子杨先生。杨先生随即拨打了120急救电话。在等待救护车的过程中,王颖耐心地安抚老人,还让丈夫用背部支撑住老人,保持固定姿势,避免老人伤情加重。
很快,120急救人员抵达现场。王颖清晰、专业地向医护人员说明了老人的状况和她得初步判断,特别提醒搬运时注意保护骨折部位,务必保证安全、专业的转运。在确认老人得到妥善救治后,王颖夫妇才悄然离开。
迟来锦旗表谢意 医者仁心获赞誉
“多亏了王医生和她丈夫的及时、专业帮助,有效防止了我父亲伤情的恶化。”父亲病情稳定后,杨先生于7月26日专程返回蚌埠,次日便将精心制作的锦旗送到一附院,表达全家人真挚的感激之情。杨先生表示:“虽然迟了,但感恩之心从未变,懂得感恩是做人的基本准则。”
面对赞誉,工作已十年的王颖表示:“这只是出于一名医务人员的本能反应。换作任何一位同事遇到这种情况,都会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能够帮助到他人,就是最大的回报。这份来自患者的认可,让我感到非常温暖。”
影像岗位的"火眼金睛" 患者心目中的爱心天使
在医学影像科的技术岗位上,王颖用专业与温情交织的仁心,书写着新时代医务人员的新风貌。她犹如精准诊断的“火眼金睛”,也为患者带来痊愈的希望。

今年初春,一位耄耋老人因精神萎靡在核磁共振检查中屡现躁动,影像伪影让诊断陷入困境。王颖没有止步于常规操作流程,而是蹲在检查床边,轻声安抚老人情绪。凭借对设备参数的深刻理解,创新性调整扫描序列与运动补偿算法,像魔术师般将模糊的影像“变”得清晰可辨。当诊断结果顺利出具,家属亲自送来的感谢信中写道:“王医生不仅治了病,更暖了心。”
就在前几日,面对两个镇静一小时仍未睡着的一对两岁双胞胎幼童,王颖主动推迟下班时间。经过一个多小时的等待,当孩子终于进入梦乡,月光已爬上窗棂,终于帮孩子完成了检查。
从创新参数解决技术难题,到牺牲休息时间守护患儿,王颖始终将“以患者为中心”的信念融入工作中的每个细节,用行动诠释医者仁心。
(张青黄/审 王红玲/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