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院志记载:“蚌埠医学院校名系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题写… …”。然而,题字的过程是怎样的,知道详情的并不多。近日,学校首任院长谢炘同志的女儿、我校谢群教授以及相关离退休老同志,就郭沫若题写校名一事,提供了一些珍贵资料。
谢群教授回忆指出,当年,谢炘院长产生了邀请能经得起时间考验的著名书法家题写校名的想法。“因历史渊源,我父亲则给时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我国著名书法家郭沫若先生写信, 请他为蚌埠医学院题写校名”,她说,这一段历史渊源缘于抗日战争时期,“我父亲时任职国民党革命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军医,郭沫若先生则为第三厅厅长,而与之相识”。郭沫若很快就给予了回复,题写了两幅“蚌埠医学院”校名供谢炘院长挑选。
此外,学校工会原主席郭殿林同志回忆道:“62年入学时大门边挂的是老校牌,又窄又旧。大约64或65年,学校办公室召开会议,议题是如何将郭沫若新写的校名放大成门牌一事。我因办年级版报常用毛笔书写而被邀参会。会议传阅了郭沫若题字原件,那是在一张印有中科院的16开米色纸上、横写的两行蚌埠医学院黑字。大家从中挑出了5个认为较好的字,交给绘图室放大成竖排版的校牌。不久,宽大的新校牌就排在了校门的东立柱上,同学们纷纷驻足欣赏。”
学校原绘图室绘图员赵焕英老师回忆起这段往事,说道:“我当年在绘图室专画教学挂图。一天,学院办公室龙云彩叫我给学院大门口校牌换个新的,是郭沫若的字。当时,郭老写的是5个横字,写在一个信纸上。字不大,墨也不是太黑。我就用幻灯机按学院门口大牌子尺寸放大、变成竖字,交给有关部门做了。不久,就换成新的郭老写的蚌埠医学院。”

郭沫若题字的翻印
学校原附属医院急诊部主任、急诊医学教研室主任方先业说,“那是一九六四年下半年,学院办公室通知我去三楼开会,院党办莫晓风主任召集,秘书龙云彩主持,几位年级老师和各年级学生代表共十多人参会。龙秘书指着桌上摆放 的一张纸说,这是中科院郭沫若院长为我院题写的校名,要放大做成校门牌,大家议一下如何放大才不失真。大家一一近距离观看这张原件,我见到这是一张印有‘中国科学院用笺’红字的十六开白纸,中间有两行行书,有‘蚌埠医学院’的黑字。有人提出用绘图缩放尺放大,有人建议用幻灯机投影放大扫描才不失真… …不久,一块光鲜夺目的新校牌就挂在了大门东边的立柱上”。

老校区北院大门
此后,学校便一直沿用郭沫若题写的“蚌埠医学院”校名。2023年11月,学校经教育部党组批准正式更名为“蚌埠医科大学”。2024年开始,学校取原校名中“蚌埠医学”,以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科、大”两字,合成现在的郭体“蚌埠医科大学”校名。
据悉,郭沫若先后为多所大学题写过校名,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徐州师范学院(现江苏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学院(现上海师范大学)、重庆师范学院、北京广播学院(现中国传媒大学)等。郭沫若书法以刚劲笔法、多变结字、灵活章法为核心,兼具创新性与人文内涵,既传承传统又融入个人风格与时代精神,形成独特的“郭体”书风。
(韩志/审 王晓彦/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