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网上展厅 > 蚌医纪事 > 正文 蚌医纪事
    陈孝平:我在蚌埠医学院经历的本科临床医学教育
    发布者:   日期:2025-10-28   点击数: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不知不觉我从蚌埠医学院 毕业已经50年了近些年经常有一些挚友或者学生问我以蚌埠医学院这样一个地理位置和生源都不占优势的省属普通高等院校为什么能够培养出五位两院院士这么密集的入选率即使与顶级的一流高校相比也难分伯仲堪称神奇蚌埠医学院一定有某种神秘的力量实际上,“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安徽古往今来都是英雄辈出从历史上的管仲老子庄子华佗毕昇到近代的陈独秀胡适等尤其是春秋时期思想家老子所著道德经》,与儒家佛家思想一起构成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内核这种文化的力量归根结底来自于凝结其中的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可以渗透到任何一个看得到和看不到的地方而学校正是学生构建精神家园的地方这些文化元素一定程度影响了学子的价值观和对世界本质认识的形成与固化从这个角度看蚌埠医学院培养出五位两院院士也不足为奇

    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197013我来到蚌埠医学院开始接受临床医学教育。1966年因为文化大革命”,全国各地的中学和大学停止了招生1970 年才恢复中间有年的时间空白这期间不论是中学还是大学大多数老师都下放到工厂农村、“五七干校劳动去了只有少数老弱病残的老师留守学校学校处于关门状态。197027中共中央批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关于招生试点的请示报告》,高等院校开始招生复课文件规定高等学校招生废除历来实行的统一考试择优录取的招生办法改而实行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和学校复审相结合的办 法”,从工厂农村部队推荐一批年轻人知识青年上大学名称叫工农兵学员”。为什么采取推荐的办法呢因为当时恢复招生最大的困难是第一没有应届高中毕业生没人来考第二大学里没有老师没人出考卷评阅考卷当时高等学校的学制缩短为二至三年口号是哪来哪去”,又叫社来社去”,就是从哪里来的学完毕业之后再回到哪里去有的年轻人想着读完书还要回当地所以 更愿意去当工人或参军那年蚌埠医学院给了我们县10个临床医学工农兵学员名额因为我是赤脚医生一个非常偶然的机会获得了推荐被推荐者经过层层把关体检合格后回家等通知

    我记得是月初接到正式录取通知,913日我们10个人背着行囊坐上一辆公共汽车从县里出发来到了蚌埠市学校在公共汽车站设有接待点我印象中是一位在校留守的葛老师接应我们与他一起的还有另外两位年轻人推着一个木板车接过我们的行李放在木板车上送我们到学校正式入学报到

    入学后的第一个学期基本上没有正式上课军训个星期然后到工厂接受工人阶级的再教育与他们一起参加劳动生产我们当时去的是淮南煤矿和工人一起下到800米深的煤矿里刚开始下矿井的时候我们还很害怕尤其是钻黑黢黢的煤洞煤矿工人头盔上有个灯工人们都是用灯照着前面的路走得很快我们则是用灯照洞顶因为怕煤块掉下来砸到头小心翼翼的走当时一次下井工作要干满小时下井前要自带一天的干粮说是干粮其实就是馒头和白开水连咸菜都没有就这样我们在矿区劳动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那个艰苦的条件现在的年轻人可能无法想象但奇怪的是当时我们没有一个人发牢骚都是尽最大的努力完成一天的工作任务回过头来看正是那段经历包括在农村劳动培育了我们吃苦耐劳的意志和对待困 难挫折的态度后来在科研工作中遇到任何问题都能保持心平气和的心态找到正确的解决方法,“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多听多看多做多想

    接受工人阶级的再教育结束了学校又安排学生接受农民再教育我们来到了凤阳县的一个五七农场和农场里的农民一起下田干活不干活的时候老师就带着我们上山采药一边采药一边教我们认识草药讲解草药的药理作用有时候遇到当地的农民和家里人生病老师就一边看病一边根据病例教学例如遇到肺炎病人就告诉我们肺炎病例的肺 部啰音是什么样的让我们都来听辨这就是当年的案例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现在很多高等医学院校仍然在采用这种教学模式当时叫开门办学”。实际上我们当时完全没有任何基础的医学知识老师就这样教我因为有一段赤脚医生的经历还能一知半解听懂一些有的同学听下来完全不知所云记得当时就有同学学不下去跑回家去了回家后想想又觉得不甘心又跑回来接着学

    第一个学期就这样过去了那个时候最困难的问题是老师都下放到工厂或五七干校劳动去了学校没有授课的老师要等老师慢慢地调回来走程序也很漫长留守的老师要么是身体不好要么有什么问题”,留在学校看守值得赞扬的是他们可能不是大知识分子不是最有才学的老师但这些老师非常认真责任心非常强希望把他们所有的知 识竭尽所能都教给学生生怕学生学不会想方设法教会你这种教书育人的敬业精神对我的影响一直持续到现在

    第二学期开始学校的老师陆续回来了但也不是所有学科的老师都有课程那么多没有那么多老师所以许多课都合在一起上比如说病理生理生化合在一起一个老师讲授一个老师授课的好处是这个老师能够把握每门课讲的什么知识合理的分配时间不至于重复讲虽然老师不是专门讲生理的也不是专门讲生化的但是他准备很充分备课非常认真不放过任何一个知识点那个时候上课教室里面鸦雀无声只有老师抑扬顿挫的讲课声学生的目光齐刷刷跟随着老师的粉笔求知若渴的场面非常感人当时解剖老师既教解剖又教手术手术老师既教手术又教解剖当时还闹过一个笑话这个故事我们班的同学一辈子都忘不了我们学校一个教解剖最好的老师非常有经验他可以闭着眼睛把人体解剖的所有知识如数家珍娓娓道来但让 他教我们手术就有点为难他了有一次这位老师给我们演示一个疝气手术他在手术台上找疝囊找了半天都找不到满头大汗我们也跟着着急最后终于抓到一个什么东西他很高兴的说找到了找到了。”他说是疝囊我们学生也不懂也很雀跃跟着说是的是的有个外科医生刘老师这时来到现场他个子很高大家都喊他大老刘”,是非常好的一位老师他靠近手术台伸头一看老兄你找的是什么东西?”“疝囊。”“不对这是膀胱!”。第一次看老师给我们示教疝修补手术碰到了这样一个问题我们都理解解剖教得再好手术却是另外一回事但那个时候只能这样安排第一是因为老师缺乏一人担任几个角色第二是因为毛主席讲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文化大革命前临床医学是年制我们那个时候要缩短到那些基础课医学基础课和临床课的学习内容必须压缩或整合在一 起讲授老师教给我们的都是最基本的医学知识脑海里完全没有什么新业务新概念和新技术的印象医学基础课和临床课没有上完第二年就开始实习了实习的医院大部分是县级医院少数为地市级医院我们小班去了当年下矿劳动的淮南煤矿分配到该矿第一医院九龙岗矿工医院实习在那里边实习边上课老师在临床中一个病一个病的讲授教课内容从基础理论到临床诊疗类似于现在说的整合课程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PBL),特别强调的就是动手能力训练我在手术室做过器械护士年轻视力又好关键是想学爱琢磨肯动手穿针比护士还熟练在儿科病房里打头皮针可以和护士比赛那个时候练就的一身技能在日后的科研工作中有了用武之地动物实验不用请护士都是自己给实验动物打针很大程度提高了科研的效率和效能当时我们动手操作的机会非常多胸穿腰穿等只要你愿意学老师都乐意教并且放手不放眼在一旁悉心指导我算不上是聪颖的学生但是比较认真勤奋别人不愿意做的事我都愿意做如果某个老师说孝平你去把什么什么事情去办了”,我都乐不可支地应声而到尽所能把事情办好交给老师获得老师的信任也就有了更多的学习锻炼的机会我也非常珍惜每一次机会不知不觉中有了长足的进步有一次谷先朝老师带我做一台阑尾手术从开皮到缝皮20分钟完成老师很高兴认为我是做外科医生的料子老师在病房里可劲夸我实习点的其他带教老师也知道了王永恒老师还把这个事情作为典型事例上报给学校。1972学校安排我们位同学一起到我的家乡阜阳县医院实习带我的老师也非常好因为那年比较冷交通又不方便当时医院的医生很少于是我春节就没回家每天跟着老师一起在科室值班春节期间所有的阑尾胃穿孔等急诊手术几乎都是由我上台主刀做有个胃穿孔修补手术整台手术做下来仅花了45分钟按照现在的标准一位实习生能以这样短的时间就完成一台胃穿孔修补术简直难以想象带我的老师是施开炯主任事后他把这件事告诉了当时县医院的领导李院长等我实习结束的时候他们便以医院的名义写了一封正式公函给蚌埠医学院希望把我留在当地医院工作上述这些经历为我留校成为一名外科医生埋下了伏笔

    外科学是一门集科学技术和艺术的综合体尤其需要外科医生具有将手和脑的工作完美结合的能力只有用精湛的操作技术来完成各种手术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我的博士导师裘法祖先生说丰富的实践经验是开展创新性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多次强调在专业临床工作中要做到多听多看多做多想”,培养医生不在课堂是在锻炼中学出来的我以我的经历深以为然所谓天赋其实是把别人做过一次的事情重复做上无数次是日积月累的坚持持续付出反馈回来的结果。“若欲人助必先助人”。

    我们年轻时崇尚的是集体主义精神个人的利益要符合人民群众和国家的利益这种教育形成我们独特的世界观和家国情怀在蚌埠医学院的学习期间学校实行的是军事化的管理,9个班一个班10一个排个班,3个排是一个连每天早上出早操早操完了吃早饭,10个人一桌很简单的伙食那个年代全国都在开展学雷锋做无名英雄校园也不例外我们班几个女同学每天早上4、5点钟就起床打扫学校操场等我们出早操的时候地面都是干净的她们做了这个事情都不说没事儿一样过了很长时间才被发现是陈霞庞登芳等几位同学做的这就是当时学雷锋做好事不留名还有很多这样的事情如帮助同学洗衣服打扫食堂等大家相互帮助有一个口号一帮一一对红”,更像是一个大家庭大家相互帮助脏活重活抢着干都是 发自内心主动自愿的当时人与人之间那种质朴的氛围和同学之间真诚的友情当今的年轻人难以想象特别值得回忆的是当年我父亲因为肺结核咯血病情很重我到哪里实习我父亲就到哪里住院治疗这期间我既要实习又要照顾生病的父亲可以想象出精神和心理的负担是多么重在这困难的时期窦永兰李文学王怀明等多位同学伸出了援手帮忙照顾减轻了我的负担使我渡过了难关现在回想起来仍然觉得纯真温暖感慨万千我常常想所有这些如果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现在这个社会该有多么美好一些争名争利脏活重活推给别人干名利抢着要的人就会为人不齿有学生说相由心生老师心中有什么看到的就是什么这话说的也有道理纵观历史横看世界,“乐于助人简单 四个字可谓触及人性可以与若欲人助必先助人一同理解

    老师家里那盏橙色的灯光

    当时不管到工厂还是去农村到哪里都是走路那时叫拉练学生都是打个背包徒步走很多学生没有更换的鞋子走的满脚水泡溃烂流水没有条件治疗连泡热水的条件都没有有一次我实在是坚持不下来就坐了一次收容车”,这个所谓的收容车其实是一个运货物的大卡车顺便搭乘一些掉队的学员从学校到实习的地方要走一天多的时间来去都是走路那个时候没有教材都是老师自己写的讲义然后刻钢板印出来发给学生有时候上课铃响了大家等着老师带着几个班干部捧着刚刚印出来还带着油墨味的教材急匆匆走进教室当时老师大都住在校园里面学生有不懂的地方夹着书本就直奔老师家根本不需要提前预约我有几次就是在吃饭的时候找程庆君和黄恭康老师老师放下饭碗给我讲解还会递给我一套碗筷留我吃饭有一天晚上老师正在洗脚见我进门甚至还没有擦干双手接过书本就开始讲解我带着融会贯通的喜悦离开回头看到老师家里那盏橙色的灯光在夜幕里熠熠闪光这个场景一直定格在我的脑海我以为那个时代是同学关系师生关系最好的时代虽然条件非常艰苦但老师愿意教学生愿意学都在努力把当时现有的资源用到极致

    什么是教育

    教育的目的不是学会一堆知识而是学会一种思维一种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触角以及与这个世界相处与周围其他人相处的方法从而充分挖掘个人潜质不为功利所累地选择人生目标自由地为成长确定方向为社会为人类的进步做出贡献以我在蚌埠医学院的学习经历学校论师资力量和教学质量确实不是最好的而且学 习的时间不长但学校以学生学习为主强调打好基础最难得可贵的是学校让学生知道为何而学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培养其实没有讲更多的大道理而是用竭尽全力的态度和踏踏实实的做法以一种身体力行的涓涓细流构筑了学生的认知还有就是尊重知识尊敬老师爱护学生团结友爱的校园氛围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抽丝剥茧的探索精神你能说耐挫教育不是教育爱的教育不是教育我在蚌埠医学院获取的这些教育让我终身受益一直到现在我始终主张应该回归到三个好”——好的老师好的学生好的教材并不是教得越多越好也不是把知识硬灌才学得好更不是学制越长学得越好给学生独立操作的时间短了没有培育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对于学生的成长来说不是好事前武大校长刘道玉先生说:“真正的人才都是自学成才的。”我很赞同这个说法曾任耶鲁大学校长20年之久的理查德·莱文也曾说过:“真正的教育不传授任何知识和技能却能令人胜任任何学科和职业这才是真正的教育。” 也许这就是教育的答案和目的在这个意义上蚌埠医学院已经走得很远相信将来会走得更远

    未来的你一定会感谢现在努力的自己

    我在临床教学时有时候会拿我在蚌埠医学院学习期间的某一段经历来启发学生他们听了觉得颇有裨益有的学生还希望了解更多时隔五十多年那时究竟学到了哪些专业知识其实都已变得模糊不清但闭上眼睛老师的面庞同学的笑容会依序从脑海里掠过他们以某个鲜活生动的表情顽固地盘踞在我的脑海一些学习和生活的场景与片段串联在一起被时光的雕刻机深深印在我的记忆里澄净而温暖每一段经历于人生都有其特殊的意义有学生问我为什么那个年代的工农兵学员绝大多数成为国家栋梁之才并且出来了很多位院士我想应该与他们身上都有着坚韧不拔的意志和不畏艰险的革命精神有关因为政审一定程度确保了生源的道德品质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国家当时各方面的建设百废待举急需专业人才很多人都是铆足了劲带着建设国家的使命感来到学校我在很多场合谈到年轻的知识分子只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到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才能让知识发挥最大作用最终成就一番事业那些仅仅是为了成名成家的人走不了很远作为老师曾经的学生我想与今天的老师共勉尽可能地去关心关爱你的学生你的一句话甚至一个眼神会在不经意中影响学生的人生走向对老师这个职业要心怀敬畏对现在的年轻学子我不想拿我们那个年代来作任何说教,“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想明白你对自己20、30年后的社会定位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然后用你的恒心和毅力朝着那个方向努力迈进珍惜现在每一个学习机会未来的你一定会感谢现在努力的自己

    (转自《蚌埠医学院学报》20231月第48卷第1期)


    上一篇:离退休教授田厚生的故事

    下一篇:有一种传承,叫坚守:学校85届优秀校友、福州总医院江艺教授、少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