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蝉鸣盛夏的医学殿堂里,一场关于未来医疗的思维风暴正在激荡。7月21日下午至23日,蚌埠医科大学2024级交大医学班全体学员深度参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医路引航 逐梦交医”夏令营学术课程,通过一系列学术讲座及朋辈交流,畅游在医工交叉创新前沿及临床研究理论与实践的科学知识海洋。
21日下午,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病理生理学系的钟清教授以《自噬和坏死的机制和在人类疾病中的作用》为题拉开了理论讲座的序幕,让同学们对细胞与分子有了更清楚的认知;随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的牛传欣教授在《医生和工程师都是解决问题的人》中强调医学与工程学的思维共性,激发了同学们探索医学与工程学之间更深奥的关系。

钟清教授

牛传欣教授
22日、23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的李啸扬教授、陈小松教授,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的宋雪霏教授先后为同学们带来各自专业领域的精彩讲座。李教授以《AI在医学领域的应用》为题,揭示人工智能诊断、治疗决策的新范式;宋教授提出《临床研究视角的医工交叉实践策略》,构建多学科协作方法论;陈教授以《AI+医学应用实例:乳腺癌数据库建设和智慧MDT》印证技术落地临床的可行性。这些新的技术与方法予以同学们新的灵感与启迪,也增强了同学们努力学习新技术并将其灵活运用于学习、生活中的兴趣。

李啸扬教授

宋雪霏教授

陈小松教授
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的卞正乾教授通过《生命的选择》讲述了自己的成长故事和人生选择。他在人生选择中提到的“点线面”原则让同学们对未来规划和人生航向有了更清晰的认知;在“创造有价值的人生”这一环节中,卞教授提到的卢曼卡片学习法给同学们的学习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和思路,同学们纷纷表示,听了卞教授的讲座后,自己对当下的学习和生活有了更明确的规划和安排。

卞正乾教授
除了专业讲座以外,交医2021级八年制优秀学子陈泽瑜与2019级五年制学子杨辛夷分别分享自己的学习和科研历程。陈泽瑜同学以自己的科研项目和本科时负责的一项“互联网+”比赛为切入点,讲诉了大学期间如何合理利用自己的时间去完成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杨辛夷同学则以同学们关注的考研和保研相关知识,提出了“信息差对于个人发展有重要作用”的这一观点,鼓励同学们多去关注自己心仪学校的相关信息,为未来的保研或考研打下坚实的基础。
从向老师请教问题到同学之间热烈讨论,几天课程下来,同学们收获颇丰。
盛夏申城,学脉相承。在百年交医的智慧沃土上,同学们通过系统化课程汲取知识养分,在跨院校协作中启迪创新思维,于文化参访时感悟使命传承。
(陈卫东/审 吴金萍/文 宋振羽/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