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曹玫君,1938年8月出生于上海,上海第二师范学院生物科肄业后在上海普信补习学校、上海普陀区联合职工业余学校任教。1958年8月,上二医解剖学教研组赵德焜教授及夫人傅日新携手援建蚌医,在父母端方品行和报国热忱的影响下,上二医生化教研组赵学海老师(赵德焜之子)和新婚妻子曹玫君并肩追寻父辈脚步,举家援建蚌医。
曹玫君历任学校组胚教研组技术员、技师、主管技师。作为教辅人员,曹玫君老师始终认为科研工作和技术革新不仅是少数专家教授的事,更应是每位普通教师的分内之事。她以高度的使命感和为教学和科研做好辅助工作,尽最大努力给教师和科研人员提供支持和帮助,协助教学工作顺利进行。为了提高业务技能,曹玫君老师任职期间先后在上海第二医学院中心切片室、上海第一医学院组胚教研室及南京医学院、北京医科大学组胚教研室进修,学习标本制作、切片技术操作、特殊染色制作技术及实验室日常管理。
组织胚胎学属于微观形态学,是进一步学习其他医学专业课程的基础,曹玫君老师深知标本制作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从取材到封固,每一项操作都要井然有序,需要严谨、细致、专业的态度。她技术操作严格仔细,条理性强,熟练掌握组织胚胎学专业切片技术,能独立制作教学和科研切片及标本,能进行多种特殊染色技术操作。1980年以来,曹玫君老师每年都要制作近3000片、十几个种类的切片标本,操作精准,切片质量高,深受师生好评。曹玫君老师尤其擅长绘制组胚图稿。为了配合专业课教学,加深学生对形态、结构的理解,帮助学生掌握人体微细结构及相关功能,她亲手绘制多幅组胚学大幅彩图、黑白挂图和光学显微镜下的组织结构挂图、电镜显微结构图,还有循环、消化、呼吸、泌尿、生殖系统图稿,设计布置教学画廊,不仅直观展示了胚胎发育全过程,也激发了学生对人体微观世界的探索热情。
除了承担本职教辅工作,曹玫君老师还是一个“文武双全”的工作标兵。她“文”能阅读和笔译本专业英文技术书籍和文献资料,在学院学报上发表了翻译和综述文章,能指导带教来院进修的青年教师和技术人员,能独立担任外检切片和鉴片工作,还多次开展技术革新,参加学术交流;“武”则能常年兼管教研组器材、药品、模型、标本、切片等教具的供应和整理,能维修显微镜和教研组内一般常用仪器设备,还主动承担教研组的勤杂、实验室清洁工作。
知责于心、担责于身,曹玫君老师在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精益求精,始终如一地为人才培养提供支持,甘当医学教育的铺路石,展现了不负时代的别样风采。
(韩志/审 李玉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