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姚家庆,男,(1928.2-2024.1),江苏南通人。1946年,入上海同济医学院学习,1948年11月参加革命工作,加入我党外围组织。1952年大学毕业后,在上海第一医学院高级师资进修班进修人体解剖学。1953年,历任安徽医学院助教、讲师;其间,在北京医学院神经解剖高级师资进修班进修。1970年,调蚌埠医学院工作,历任解剖学教研组组长、人体解剖学教研组领导小组组长、人体解剖学教研组主任。1978年晋升副教授,1985年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1986年晋升教授,兼任中国解剖学会理事会理事、《临床解剖学杂志》编委等职。1990年离休,2024年1月24日逝世,享年96岁。
才子如玉,心怀家国
用现在话说,当年的姚家庆同学可是响当当的“富二代”。经家族数代人苦心经营,姚氏在解放前的南通已是首富之家。而他,又是家中长孙,被寄予厚望。1946年9月,他以优异成绩考入上海同济医学院(6年制)。据其同学回忆,他为人谦逊热情、功课甚好;更可贵的是,他不仅关注“风声雨声读书声”,且心怀“家事国事天下事”。经历国家羸弱、民众遭殃的苦难,目睹国人沦为亡国奴的悲惨,姚家庆深知,个人命运是和国家以及民族密不可分的。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的翻天覆地变化让他深知,只有在党的领导下,人民才能摆脱屈辱贫困的命运、争取民族独立;只有跟着共产党,人民才有光明的前景与未来。青年时期,姚家庆就下定决心跟党走。1948年,他加入中共上海地下学委系统秘密外围组织—同济大学“G”小组;次年10月,他又参加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任支部组织委员。1953年,他服从卫生部分配,到安徽医学院工作;1970年10月,再次服从组织安排,来蚌医工作。1985年5月,他夙愿得圆,成为一名共产党员。
且听,其誓言铮铮
在他的入党申请书中,他说:“我是一个曾在旧社会生活了20年的知识分子,既经历过国民党腐败官僚政府的统治,也受到过日本侵略者和殖民主义者的欺凌和压迫。通过对新旧两个社会的对比和建国三十多年来全国各族人民在党领导下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使我对党的认识有了进一步提高,争取参加光荣的中国共产党是我最大的心愿。我愿意在党的不断教育帮助下,努力学习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改正思想和工作中的各项缺失,时刻以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将我的余生献给医学教育事业,为四化做出更多的贡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一个合格的中国工人阶级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终生。”

姚家庆职称申报材料,笔墨流畅、铁画银钩(部分截图)
这是一位默默耕耘在教学科研一线教授的肺腑之言,是他对党赤胆忠诚的告白。这一生,他兑现了铮铮誓言,为祖国医学教育事业奉献了毕生所学。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我愿意终生献身于解剖学事业”,姚家庆在刚参加革命工作时就树立了这个目标。成为一名党员后,更是激发了他的工作热情斗志。他以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的劲头奋战在教学和科研一线。人体解剖学是一门形态科学,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更需要极强的操作能力。常年来的习惯已经养成了他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唯真求实的科研精神。他以身作则,带头坚持小班教学形式,每年都担任一个小班(40人)教学工作,每周9学时,长年总学时数达240个左右。作为研究生导师,他指导青年教师进行“脑立体定向图谱的研究”,组织对人脑神经核团的形态定位和分布研究,并将成果系统编写成备课和专著,这项成果具有积极的临床诊疗意义,为国内填补了一项颇有价值的学术空白。他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和梯队建设,除了常规教学,还接收了30余名教师进修和青年教师培养任务,并注重因材施教,亲自指导他们备课、讲课、实验、科研,促进青年教师们快速成长。“教授施教,传帮带学”的传统,让蚌医的事业薪火得以代代传承。他把对党的忠诚、对医学教育的热爱都凝聚在了三尺讲台和科研工作中,倾心培养了一大批能力强、业务精的骨干人才,为教研室的长远发展夯实了基础。
他先后发表20余篇论文,成果“颅外-颅内动脉吻合术有关血管的局部定位和投影的研究”“新生儿直肠和肛管及其动脉和神经的分布”分别获得1987年、1988年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他出版学术专著2部、译著1部,《脑内一些灰质的立体定位解剖学》在1982年获安徽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人脑立体定位应用解剖》于1996年获安徽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和蚌埠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桑榆未晚,为霞满天
何谈收获,且问耕耘。姚家庆似一炬红烛,燃烧着、照亮着。他带领着戴蘅茹、江家元、郑培敏、苗华、秦登友等同事,推进蚌医解剖学科快速发展,为党的教育事业和蚌医教学、临床诊断和生物实验做出积极贡献。他先后担任第六、第七届全国解剖学会理事,安徽省解剖学会理事长,并于1992年起,获批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说明: 9)I6)]}_N[G_S]]6F2CSA03](/__local/A/7B/0F/B01741C4760E959E94F99CEBDA2_BEEB27A6_66BD.jpg)
姚家庆回校留影
作为医学专家,姚家庆一直关注祖国医学发展,离休后依然如此。晚年的他深情地说:“这些年国家对于卫生事业发展投入非常大,我们国家的医疗卫生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这是新中国一代代人奋斗取得的成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他荣获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建国70周年纪念勋章。他感慨万千,其思绪又回到了新中国成立那一年。那一年,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同济学生和百万市民一起参加大游行。而他,就站在队伍最前面!回忆起当时场景,他感慨道:“当时的条件非常艰苦,游行的时候用自行车当架子,但是大家都非常激动,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成就。”离休多年,他依然保持读书看报的习惯,对中国医学事业发展的每一项进步,他都鼓与呼:“我和老伴相依相守,我们希望还能看到80年阅兵式。”
然而,令人扼腕的是,2024年1月,斯人长逝!但他身上闪现的蚌医精神,将常在、长存!
(韩志/审 王明勤/文)